TVB節目《我要做業主》會講到一些素人如何置業,再用物業來賺取被動收入的故事及策略。
最近一集請來了80後港女Kathy ,她是一名測量師,除了正職還有收租增加收入,目標可以在40歲時退休。
30多歲的Kathy自言靠自己置業,
2016年於荃灣以360萬買入一單位,
當時首期36萬,
其物業3年後仍升值了200萬。
於是她再用200萬購入尖沙咀一個千呎舊樓,
分成13間分租單位,
每月的總租金收入高達$68000。
她說:「賺咗200萬之後就再買個差唔多嘅單位租出去,再投資分租生意。因為分租回報好啲,亦都睇到香港人返工個路程好長或者工作好長,都好想喺市區搵返個細細哋,舒服嘅地方住,我就睇中呢個市場。」
有正職收入之餘,
Kathy還有靠收租的可觀收入,
難怪30多歲的她,
目標希望可以在40歲時退休,
然後不用工作仍有錢收。
所以Kathy做包租婆都不會賺到盡,
她的租盤全包水、電、wifi和各項雜費外,
租客有需要時,
她都會盡力去幫:「有個租客同我講失業2個月,下個月唔再租。我就同佢講呢個月嘅租金等你搵到工再攤分還,全力去搵工。」
她還有自己的「包租婆之道」:
「平時收租就收平市價啲啲,咁租客都會將所有嘢鍚住嚟用,都會驚業主唔再租。」
不過節目出街後,
引來了不少網民爭議,
覺得TVB製作這個節目的用意不佳,
變相鼓吹劏房。
而且節目分享的素人個案,
大多都是叫大家買樓賺錢,
慨嘆正因如此香港的樓價貴得好多人都買不起,
覺得Kathy低調點比較好。
圖:《我要做業主》
source: ulifestyle
以上為backup 及轉載用途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