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崑陽FB出PO:我現時不在香港 大家珍重

早前《文匯報》及《大公報》先後引述消息,稱前「民間外交網絡」發言人張崑陽已逃往英國及台灣。昨日張崑陽FB出PO交代自己現時已離開香港,內文如下:

感謝各位一路以來的關心。的確,我現時不在香港,但由於種種安全丶策略等因素所以未能提供我現在身處的位置,還望大家見諒。

國安法來臨之先,也在考慮應否及時離開的問題,但我一直很希望可以盡自己的能力堅持下去,能留多久便是多久。雖人微言輕,但在徬徨無助的開首,是希望用行動告訴大家這城市還有人。

可是,當美中格局逐漸升溫,人質外交開始呈現。連日來我被跟蹤的次數也在不斷增加,更甚的還有伴侶和家人都被不斷騷擾。在八月,有感形勢逐漸惡化,不少人亦不斷勸勉,所以出於安全考慮,我不情願地離開了香港。及後,左報以頭版扭曲我正常離境,更不明所以地傳出我要成立流亡議會,違反國安法云云。翌日,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更煞有介事地回應這無中生有的謠言,譴責英國政府絕不能夠容許港人作出此舉。是故,我深陷在中共與自由社會的外交角力當中,亦明白我成為了中共推動其政治議程的棋子,以圖敲山震虎,令外地不再支持港人。

當我和戰友在過去致力地打國際線,當然明白自己早有機會陷入這風暴當中,但這個設局彷彿再次告之我必須面對的高風險及未來一段日子將難以安全回港的事實。

鄉愁是最難以抒懷的痛苦。離開了家人和伴侶令我背負難以名狀的悲傷。離開了戰友,使我對未能跟他們齊上齊落深感愧疚。離開了香港這片土地,有了地域的界限,感覺再不能跟共同體同氣連枝又是十分痛苦。如今雖在自由社會,唯鄉愁作祟,心中作難,靈魂受困,一切卻是毫不自由。這是我人生頭一回明白到異鄉人「失根」的意味。

固然,我已經比不少人幸運,所以更不欲談論自己太多,個人的一些心酸苦楚應該被吞忍。傾城之下,還有太多的個體需要大家的關注。希望大家能多加協助其他被迫流亡和身陷囹圄的手足。離散的他們,或不是鎂光燈下的主角,但卻是這場運動最值得讚頌的人物。他們或許不是生而為之的勇敢公民,沒有一般的政治狂熱,沒有純熟的抗爭技藝,但基於他們對共同體的熱愛,從一開始走上自由解放之路,就已經註定荊棘滿途,被這城市狠狠放逐。被遺棄的亞細亞孤兒,在孤立中選擇團結,在屈辱中選擇成長,在圍困中選擇前進。疼痛而清醒的生存慾望令他們共同變得勇敢,前赴後繼地為自己的應許之地貢獻與獻身。沒有他們,殘垣斷壁的香港不可能有了全新的精神面貌,以無私與愛填補了這都會的蒼白。這一切,值得我們眾人銘記在心,也要在香港往後的編年史中流傳開去。

局勢未明,歸期未定。風高浪急,長路會否漫漫,一切仍是未知之數。等待的本質並不痛苦,痛苦只對意志產生作用。是求生的意志,是復仇的意志,是求勝的意志,是歸來的意志。意志或有受挫,但要爭取自由,必從歷練中走過。追求民主並非一蹴而就,若明白政治作為一種志業是長年的承諾,犧牲是建立文明的代價,那我更沒有太多自憐喘息的空間。

此刻,我會帶著贖罪的心情繼續走下去。因為我真的不能忘記已經逝去的手足是怎樣用生命為香港奮鬥,為自由作最崇高的吶喊。我不能忘記還在香港的同胞是如何受苦,終日活在惶恐之中。我不能忘記生我丶育我的鄉土如何對我有恩。我有罪,亦準備好用一生來償還。我有罪,故希望以一生來回報鄉土。我們不能選擇生在哪裏,但可以選擇哪裏成為自己的歸宿。世界之大,幸與不幸,我們還是被命運安排在帝國的邊陲。或許這是香港人的天命,要我們目睹帝國的殘酷與荒涼,考驗我們在寸草不生之地開墾希望,在夾縫中尋找曙光。

我沒有信仰,香港也未有自己的英靈殿,所以不奢求有神衹能保佑香港。因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多不勝數,生存的不少,但死去的更多。說有光便有光的上帝好像也沒有出現,普羅米修斯應該也不曾重臨人間拯救他所創造的人,奧丁也未有用他在密彌爾之泉獲得的密藏智慧來救贖我們。這裏沒有天上人間,只有烽火大地。我要直視荒謬,以人有限的一生來侍奉我永恆的屬地,讓偉大的香港共同體和香港人走到自由的彼岸,萬世也不朽。

最後,我盼望不久的將來便能昂首歸來這片土地。一如以往,我也會善用自己的身位和知識,與各位香港人並肩作戰。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重聚。城內良善而堅強的人,是我見過最美麗的風景。香港二字,永遠長存我心。

大家珍重。


用戶評論

2023/3/28 13: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