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 "一山不容二虎",一般來說,勢均力敵的兩個人往往不能在同一個地方共處,否則很容易產生各種糾紛。
往往我們很少看到兩個競爭對手能夠真正友好相處的局面,大多是一見面便互相看不對眼, 不是分道揚鑣便是拔刃相見。
靈山腳下住著一個道士
在《西遊記》中,有兩方勢力,一個是佛教,一個是《西遊記》中一家獨大的道教。在《西遊記》中,道教人數更多一點,因此,基本上整個天庭都掌握在道教的手上, 成為了道教的地盤。佛教被迫讓位,聽從玉皇大帝的命令。
如來作為佛教的創始人,雖說是西天的首領,也依舊需要聽從道教玉皇大帝的命令列事。因此說,在《西遊記》中, 道教是三界中權力最大、管轄最廣的勢力。
不過,在《西遊記》裡面, 道教和佛教依舊是和平狀態,競爭都是藏在內部的。
暗地裡雖然是水火不容,但是, 表面上還是保持一團和氣。當玉皇大帝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比如孫悟空大鬧天宮以後,天庭這邊派下去捉拿孫悟空的束手無策,玉皇大帝也就只能態度極好的找人去請西天的如來佛祖幫忙。
但是,佛教和道教這兩教雖說表面關係依舊和睦,暗地裡還是各自有各自的領土地區, 講究一個涇渭分明。奇怪的是,在佛教地盤靈山腳下,卻住了一個道士。
這位道教的人不但 在佛教的地盤安居樂業,還大搖大擺地設了自己的道觀,如來也並沒有出手阻止。難道如來對此並不在意、不生氣嗎?其實不是,主要是,這位道士身份並不一般, 如來即便是生氣也只能忍著。
金頂大仙在《西遊記》中貫穿了始終
這位道士其實就是金頂大仙。金頂大仙在《西遊記》中有兩次出場。第八回中,如來佛祖開始他的"西天取經"計畫時,就命觀音前往東土大唐尋找一位高僧,還得幫他收取三個徒弟保他一路西行,教這位東土大唐的高僧如何來到西天靈山求取真經。
觀音帶著惠岸行者啟程,到了靈山山腳下時,就遇到了玉真觀的金頂大仙 "在觀門首接住,請菩薩獻茶"。金頂大仙邀請觀音進觀內喝茶,不過觀音菩薩此次任務繁重,就只能拒絕了 "今領如來法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
金頂大仙在《西遊記》的第二次出場是在九十八回,當師徒四人取得真經以後,排除萬難終於來到靈山腳下, "只見一個道童,斜立山門之前",這個道童的形象則是 "身披錦衣,手搖玉塵"。
孫悟空認出了這就是金頂大仙,金頂大仙將唐僧師徒四人接進玉真觀內以後,立即讓人看茶擺齋,還讓人給唐僧四人燒水沐浴更衣,留在觀中休息了一夜。
到了第二天,金頂大仙還親自送了唐僧師徒四人一段路,並親自為他們指明了通往如來佛祖住處的路線。可以說, 金頂大仙在《西遊記》中貫穿了始終,從如來開始讓觀音執行他的西天計畫開始,到了唐僧四人順利完成這項西天取經計畫,金頂大仙都恰好出現。
金頂大仙地位不低
金頂大仙一直以來都是住在靈山腳下,並且地位也不低,當觀音菩薩路過金頂大仙的玉真觀時,本來就任務繁重需要趕著去完成如來安排的任務,上動圖尋找取經人,還是耐下心來一五一十地回答金頂大仙提出的幾個問題。
住在天庭裡的還有另外一位著名的大仙,便是 "赤腳大仙",赤腳大仙也是一位大仙, 曾經還參加過蟠桃宴。能夠參加蟠桃宴的人地位都不低,像孫悟空就是因為官職不高,在天庭中的地位也不高,所以沒有被邀請,才因此憤怒大鬧天宮。那麼,赤腳大仙便是算得上有一定地位和官職的神仙。
同為大仙,想必金頂大仙也和赤腳大仙實力資質不會相差太遠。如此說來,同樣是大仙, 赤腳大仙也是道教的人,住的地方也剛好是道教管轄的范圍,那 為何金頂大仙卻詭異地出現在了靈山腳下呢?
玉皇大帝安插在佛教地盤的耳目
《西遊記》原著裡九十八回介紹金頂大仙的出場: "身披錦衣,寶閣瑤池常赴宴。"寶閣瑤池常赴宴,說白了,金頂大仙就是常常去天宮。這其實就意味著,這位金頂大仙是玉皇大帝的人,說直接點,就是 玉皇大帝安插在佛教地盤的耳目。
其實,金頂大仙能夠長期住在靈山腳下,還光明正大地建了個道觀玉真觀,正是來自玉皇大帝的授意。
道教雖說在《西遊記》的西遊世界中一直以來有著鼎盛的勢力地位,卻因為如來佛祖創立的佛教,開始漸漸有所削弱,因此,長期以來, 道教對佛教都是保持忌憚的態度,既不可太過明顯的針對,又依舊十分介懷。
為了防止佛教的勢力不斷擴大,道教的地位不被撼動,玉皇大帝當然是想方設法,終於,想出了一些手段, 通過監視如來的一舉一動,達到自己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目的。
所以,金頂大仙作為玉皇大帝親命的代表,住在靈山腳下監視著如來, 防止如來有二心。如來如此智慧的人,當然也明白玉皇大帝的用心,如來也有自己的思量。既不能直接將人趕出去,又想著將自己的佛教宣揚出去。
金頂大仙不是可以敷衍過去的人物
靈山山腳是靈山最重要的位置,此處不僅是進出經過靈山的必經之路, 還是十分關鍵的一個地方。
靈山山腳,金頂大仙收集了許多關於對手的資訊,道教光明正大地派了金頂大仙作為間諜,潛入敵人的內部,才能一手掌控敵人的消息。經過此處的人和資訊, 金頂大仙都能一清二楚。玉皇大帝自己不用出面,但是有金頂大仙在靈山腳下,玉帝也就自然能放心地待在天庭。
佛教也早已習慣了道教的監視。早先觀音菩薩領著如來旨意去找唐三藏的時候,金頂大仙就得知,並且早早在玉真觀門前等候觀音,作一番例行詢問。大仙道:"取經人幾時方到?"菩薩道:"未定,約莫二三年間,或可至此。"
從金頂大仙和觀音菩薩的一問一答,便可以得知觀音菩薩對道教伸手佛教事項的行為早已習慣,並且, 這位金頂大仙並不是可以隨隨便便敷衍過去的人物。
反觀,觀音菩薩對其他人的態度,就可以對比出觀音對金頂大仙的態度有多好。觀音菩薩到了東土大唐時, 鬼兵膽戰,土地神也慌了,當時觀音菩薩直接就下令了:"汝等不可走漏消息。"把土地神又嚇得趕回他的城隍廟暫住,完全不帶一點客氣的。
再者說,到了後來唐三藏師徒四人取經回來,金頂大仙親自相逢時,嘴裡還念著責怪觀音菩薩: "聖僧今年才到,我被觀音菩薩哄了。"要知道,觀音菩薩前世可是七佛之師,地位極高,在安天大會之前,觀音就與如來官階品級相同。觀音作為玉皇大帝手下的臣子, 位列五老之一。
再看九十八回中孫悟空等人取經回來,一開始本來想要直接騰雲去見如來佛祖,金頂大仙也直接說了,你們師徒四人要想去見如來,再怎麼走都是得穿過我這玉真觀。由此可見,這玉真觀也就是玉皇大帝給如來安裝的一個 "即時監控"。
為了佛道兩教的友誼著想, 如來佛祖就算是再怎麼生氣也不敢動金頂大仙,畢竟,要想將自己的佛教傳播出去,如來佛祖還是得按部就班,不可以將道教的人得罪太過,否則甚至可能給佛教招來大難。